X

您的位置: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我院新增省市共建重点学科―精神病学(行为医学方向)

点击量:4170发布日期:2008年04月11日 17:35:35

    2007年,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又上一个新台阶,在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了省卫生厅的重点学科评审,新增一个省市共建的重点学科——精神病学(行为医学方向),重点学科将在整合医院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我院科研、医疗和人员优势,通过该学科的建设,来推动医院整体医疗、科研的提升。
  该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陈树林,副主任医师,精神病学专业博士,心理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科、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精神科博士后。参与的国家、部级课题4项,承担省厅级课题1项,市局级课题5项。获得省医药卫生创新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2篇被SCI 收录。该学科是在医院医学心理科市级重点专科3年周期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精神病(行为医学)学科的发展要求,重新调整和完善。
   现就目前该学科的主攻专业方向包括:
  (一)抑郁障碍的诊治:主要针对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本学科主要骨干人员主持的课题有“抑郁障碍患者5-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研究”,“抑郁障碍患者胃电图特征与胃肠道激素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的综合治疗模式研究”等。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加拿大引进《走出抑郁‘6+1’团体自我管理训练模式》,并结合认知行为治疗。
  (二)心理危机早期干预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治:目前承担和参与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课题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技术”研究课题1项,浙江省卫生厅课题1项,杭州市科技局重点专病专科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技基金课题2项。至今已成功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1次,2006年5月成功举办了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大会,心理危机干预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肯定。
  (三)失眠的诊治:通过多年经验的积累,建立了中西医结合,心理和药物结合的失眠诊治体系。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包括睡眠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睡眠限制、睡眠卫生教育、睡眠日记、睡眠行为规范、睡眠的认知调整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睡眠,摆脱药物依赖。此外,我们从美国引进失眠量化诊断分析系统,用于定量诊断各类失眠症状,帮助临床医生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完善治疗方案。在研的科研项目有 “耳穴贴压与安眠药物治疗失眠症入睡困难的对照研究”、“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图特征及干预对策”、“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的疗效”。
  (四)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诊治:主要针对儿童多动症和儿童孤独症的心理疾病进行研究和治疗。目前我们的儿童行为问题训练中心在浙江省处于先进水平。每天接待有心理疾患的儿童30余人次,配有专门的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心理测试室和儿童心理训练室。目前承担和参与的课题有:杭州市科技局重大项目—“心理危机干预在学生中应用的效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生物学机制”;浙江省团省委、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横向合作课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和综合防治策略”。
  该学科目前开展和引进的主要治疗技术有:
  (1)综合性多途径的抑郁与自杀行为管理技术:包括传统的药物治疗和改良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国内先进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国内领先的抑郁‘6+1’团体自我管理训练治疗。为抑郁与自杀行为提供积极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2)心理应激与行为综合干预与研究技术:包括心理应激评估体系(有多年研究经验,编制心理应付方式评估问卷、心理压力评估问卷)、心理应激早期干预技术(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与心理应激造成障碍后的眼动脱敏与认知再加工治疗模式(EMDR)。为灾难、重大心理创伤、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心理、生理、行为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提供评估、预防和治疗。
  (3)睡眠行为与睡眠障碍的量化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包括A620、动态睡眠脑电图、多参数睡眠脑电图等睡眠行为描记分析和诊断技术,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催眠治疗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认知与行为训练技术,以及新型的非镇静安眠药物治疗技术。为睡眠障碍提供精确诊断、非药物治疗和合理药物治疗。
  (4)行为与认知的动态脑功能评估技术:包括动态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神经心理评估、认知评估、行为反应监测等的综合运用。为病态行为、正常行为以及行为与认知、行为与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多参数多角度的研究技术,并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探讨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机制。
  (5)系统的行为与社会功能的社区康复训练技术:包括医院内症状缓解后的行为与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如工作疗法、娱乐疗法、音乐疗法、作业治疗、社交行为训练、回归社区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治疗,在社区开展的疾病复发预防、行为监测、行为训练、社会功能训练等。
  我院将通过重点学科的建设来推动我市精神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