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刚调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任院长时,那里的景象与现在大相径庭。那时候,病人不多,医院所在的古荡总是成为别人开玩笑的对象。当我告诉红会医院的同事们我将要去那里工作时,他们中有些人半开玩笑地问我是不是因为犯错被“发配”了。但我笑着回答,我是自愿的,我想现在这个时代精神科必定大有可为。
我深知,尽管当时医院在重型精神障碍的治疗上做得很好,但在轻症病人的收治上还存在很大的空白。于是,我决定将我的工作重点放在拓展亚专科和轻症学科上,比如睡眠障碍的诊疗、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诊治等。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推动这些医疗业务的发展,因为我相信,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我们的服务,我们才能真正打破社会对精神科的偏见和误解。
作为一名从综合性医院走出来的内科医生,我刚到医院时确实面临了许多挑战。我对精神科的业务并不熟悉,而且我也感受到了一些职工对非精神科专业领导的“不服气”。但我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将其视为前进的动力。我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深入学习了精神科的专业知识,并尝试运用我所掌握的内科知识,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与精神相关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我运用腰穿的方法成功鉴别了一例变异性脑炎,这让我深感医学的魅力和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才能让医学的发展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医院的几年里,我见证了它的飞速发展。我们引进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医生加入我们的团队。更重要的是,我所倡导的“用另一只眼睛、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和治疗精神科疾病的理念,已经逐渐在医院内生根发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主持建设睡眠医学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些努力逐渐改变了社会对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认知。它不再是一个被人避讳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温暖的心理殿堂。每当看到患者在这里得到帮助和改变,我都深感欣慰和自豪。我所从事的精神卫生事业凝聚着重生的力量,给予人爱与希望,重塑心理健康,人间值得,温暖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