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的位置: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同“心”战疫|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如何守护?

点击量:1567发布日期:2022年05月04日 09:05:17

疫情严重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有哪些?

第一,面对周边大批感染病人增多、封城、自己的亲人、朋友疑似或确诊,物理环境的剧烈变化会使儿童青少年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害怕等情绪。

第二,对父母和亲人的担心和牵挂,压力过大,过度疲劳和紧张会导致产生焦虑、抑郁、无助、压抑等情绪。

第三,对于疑似或确诊的儿童青少年,由于需要与家人分离,到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在隔离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情感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周围环境、 人物、事件变化的影响,容易产生孤独、焦虑、 恐惧、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应激反应 。

第四、在面对熟悉的亲人疑似或者确诊时会出现过度的惊恐、不安和迷茫。

总而言之,疫情严重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平衡受的影响比其他地区更大,有时甚至会出现应激相关障碍,并且在疫情消失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


疫情期间普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会体现在哪些行为、情绪表现?


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分一下年龄段来看,我们可以把儿童青少年这个群体分为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三个年龄层: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已经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反应,特别是对家人的情绪感受更敏感,如果在疫情中感觉到成人的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对他们的自身情绪产生影响,而由于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表达或控制情绪,就容易出现冲动或发脾气等行为。


对于学龄期儿童来说,学校本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而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学龄期儿童需要宅家上课,脱离学校生活,脱离同伴,就可能会出现一定对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担忧疫情停课会造成学习上的延误;此外,由于白天户外运动量减少,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造成生活不规律。


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青少年阶段,心理和行为发育都比较复杂,所以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最常出现的是焦虑、对学业的担忧、情绪低落、愤怒等情绪,一些青少年会沉迷于电子产品、网络游戏,所以和家长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特别是面临“中考”和“高考”的青少年,由于担忧疫情会对自己的成绩产生影响,就有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其他表现。



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常见行为应对方法


需要分一下年龄段来看,我们可以把儿童青少年这个群体分为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三个年龄层。


学龄前儿童:可以以游戏或读绘本的方式向儿童讲解疫情相关的知识,比如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不能出去、要在家里,为什么要戴口罩等等。此外,父母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可以直接传递给儿童,所以,作为父母,保持情绪稳定非常重要。


学龄期儿童:面对电视和网络的疫情报道,采用科普语言进行讲解,让他能理解,更好适应宅在家里。要让学龄期的儿童即使宅家上课,也要尽可能地保持正常、规律的作息。鼓励儿童与朋友和同学保持联系,同时合理地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


青少年:父母要注意沟通方式,处理问题不要过于强势。在关心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当使用网络。


对于即将面临中考和高考的青少年,家长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对焦虑和困难。当青少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比如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