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的位置: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高考结束开始狂欢!杭七专家提醒宝宝们:小心“后高考心理”...

点击量:3019发布日期:2020年07月31日 09:10:00

高考结束了!终于可以轻轻松松过个暑假了!


可是,对戴妈妈来说,最近过得一点也不轻松。
“我女儿高考前因为学习压力大,有些抑郁;高考后,她就像完全变了个人一样。她经常约朋友出去玩,一玩就到很晚甚至夜不归宿。花钱也很大手大脚,每次出去逛街都要花几千元买东西。原本不喝酒的,现在开始喝酒了。一个女孩子这样,我这当妈的能不担心吗?”戴妈妈说。
戴妈妈说,女儿声称高考后要好好弥补自己被长期压抑的“要玩”的心。爸爸说她几句,她立马就和爸爸爸吵起来了。 

等待录取最是煎熬

王奕權主任介绍,经历了长期的备考和紧张的考试之后,考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井喷”现象,情绪也会产生巨大的波动,因此,很容易出现“后高考心理”问题。

王奕權主任说,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通常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这是因为在等待高考成绩水落石出的过程中,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也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期。


孩子容易出现过度放纵行为

在“后高考心理”的影响下,孩子容易出现心理认知偏差,从而出现一些过度的放纵行为。

 

一方面是表现为行为上的放纵。

例如孩子每天日夜颠倒沉迷于手机或者电脑游戏,这些都是不适宜的“放松”反而会影响正常的节奏和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就是情绪上的放纵。

在学校里孩子一门心思想着“学习”和“高考”,一下子从这个高压状态下解放出来有的孩子心理会产生想要弥补自己的心理,例如孩子夜不归宿地玩、逛街时没有节制地购物行为、寻求刺激等行为。

 

王主任说,孩子高考后放松一下,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过度了,家长就要及时干预和劝导“可以让孩子和同学聚个餐、一起运动或者来一场毕业旅行,这些才是良性的放松,让孩子以健康的生活状态去享受假期继而迎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给同学的建议:走好每一步

王主任提醒同学,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很多同学还抱有高考定终身的想法,认为一次高考没走好意味着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也走不好。其实,不然。”

 

王主任指出,高考改革后,同学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机会。与其纠结于既定的事实,不如多考虑一下实际性的问题。例如,根据自己的水平、爱好、能力早早地物色一个即使高考失利,也要学会及时止损!适合自己的学校继续深造。这样也利于转移注意力,不被懊悔失落的情绪束缚。

 

王医生强调,理性的计划可以让我们冷静看待、坦然面对我们走过的每一步,如果有条件可以量力而行为自己提前做好计划,避免自己陷入迷惘、手足无措的真空期。

给家长的建议:当好“陪跑者”


不管是在“后高考心理”问题上,或是高考的过程中,王主任建议家长始终扮演着“陪跑者”的重要角色。

 

(1)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作为‘陪跑者’确实也很锻炼家长的心理素质,在很多心态问题上家长的调整与转变始终是比孩子要快的。家长可以通过自身心态调整的实例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孩子,这样可以给孩子积极的帮助以及起到带领作用!”王主任说。

 

2)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

 

孩子最终是要自己独自面对很多事情的,家长不能把本该属于孩子的事情或选择揽过来自己做,但是也不能把问题单独抛给孩子,而是要起到示范作用。家长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多抽空陪伴孩子,用平和的心态给孩子做好榜样。

 

(3)冷静面对孩子的情绪

 

不要简单地用“有”或“无”去衡量孩子的焦虑,因为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而焦虑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在孩子的承受范围之内。

 

“如果孩子心里装得下,那么焦虑就不会成为孩子的干扰因素,反而会成为孩子更好的自控力、前进的动力!”

 

王主任说:“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不要轻易互相给意见,因为家长和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合理地消化问题,把自己可以负担的问题先去承担掉,然后再把自己的处理方式、指导意见与结果再给孩子。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在孩子和家长之前互相传递,让家长和孩子更好的共同面对问题与选择!”

 

(4)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帮助孩子度过高考后的“真空期”。例如有的孩子自律性比较差、心理成熟性也不足,对于独自面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以及诸多问题可能能力都不够。

 

“那我建议家长们不如利用暑假的机会,先把孩子个人生活的能力先锻炼起来!针对孩子的不足,我们可以有计划性地去训练,包括孩子的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于18岁的孩子来说都是新的开始,既是挑战也是机会!”王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