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乐小七食话实说 | 当精神健康遇上体重困扰:解锁科学控重密码

杭州七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25年05月06日 12:5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图片

在这个人人追求健康与美的时代,"胖"早已不只是穿不进S码的烦恼,它更像一个无声的警报,悄悄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


对于存在精神与心理问题的人群来说,体重秤上的数字背后,藏着更复杂的难题,情绪波动又容易引发"报复性进食",这场"健康保卫战"往往让人身心俱疲。

图片
图片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和全民营养周即将到来,如何破解“吃药发胖,不吃药发病”的困境?今天,教你在『稳住病情』和『甩掉肥肉』之间找到平衡点——吃得安心,也能健康减重!



精神疾病为何与肥胖“纠缠不清”?


01


疾病本身与生活方式的恶性循环


存在精神与心理问题的人群常伴随活动减少、社交退缩,能量消耗大幅降低;部分患者存在“情绪性进食”,巧克力、蛋糕、油炸食品等成为他们的 “情绪救星”,但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热量,长期过量摄入必然导致体重上升。

02


内分泌与神经调节紊乱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可引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异常激活,皮质醇持续升高促进内脏脂肪堆积;同时,瘦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代谢异常形成“易胖体质”。

03


药物影响:代谢调节的“双刃剑”


体重增加是抗精神病药物中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之一。如奥氮平、氯氮平可能通过影响5-羟色胺、组胺受体,导致食欲亢进、基础代谢率下降及脂肪分布异常。

图片


双重枷锁:

肥胖如何捆住身心康复的脚步?



躯体健康风险升级


代谢风险:肥胖加重精神疾病患者的代谢紊乱,诱发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削弱身体免疫力。


心血管损害:肥胖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与药物副作用共同威胁生命健康。


骨骼肌肉负担:超重导致关节劳损和活动受限,形成“肥胖-少动”循环,进一步损害躯体功能。

图片



精神康复阻力加剧


心理负担:肥胖引发自卑、社交退缩及抑郁情绪恶化,严重阻碍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


治疗依从性下降:因体重问题导致的停药行为增多,疾病复发风险显著上升,治疗难度加剧。


科学应对策略:

饮食、运动、心理协同干预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饮食管理:精准营养,科学 “减负”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优化膳食结构

遵循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每餐保证


谷物薯类(占25-30%)

推荐全谷物(燕麦/糙米)、杂豆(红豆/鹰嘴豆)、薯类(紫薯/山药),精米白面不超过谷物总量的1/3,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蔬菜类(占30-35%)

彩虹法则:深色蔬菜占1/2(菠菜/紫甘蓝),菌藻类每周3次(香菇/海带)

烹饪秘诀:先洗后切、急火快炒,保留维生素C和叶酸


水果类(占20-25%)

控糖优选:低GI水果(苹果/猕猴桃)为主,高糖水果(荔枝/榴莲)限量

食用时机:两餐之间加餐吃,不与正餐主食叠加碳水


优质蛋白(占15-20%)

动物蛋白:鱼虾优先,禽肉去皮,畜肉选瘦肉

植物蛋白:每天1份豆制品(北豆腐100g/豆浆400ml)


乳制品

每天300-500ml低脂奶,乳糖不耐受选舒化牛奶/酸奶

图片


分餐与进食习惯

采用 “三餐定时 + 两餐间低卡加餐” 模式,例如上午 10 点加餐 1 个苹果,下午 3 点加餐低糖酸奶。


进食时践行 “2020 原则”—— 每口咀嚼 20 次以上,每餐进食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避免狼吞虎咽导致过量进食。


晚餐避免过量及过晚(建议 19:00 前完成),减轻肠胃负担,促进夜间代谢。

图片


抗药性饥饿对策

药物刺激食欲时,强忍饥饿易引发暴饮暴食,奥氮平服药后1小时饥饿的话,可以采用加餐公式:低GI水果(如苹果1/2个)+ 高蛋白(如水煮蛋1个/无糖酸奶 1杯),蛋白质+膳食纤维组合可延长饱腹感。

图片


情绪化进食急救

焦虑时疯狂嗑瓜子?抑郁时猛吃甜食?建议给自己10分钟缓冲期:用薄荷茶/无糖口香糖延迟进食冲动,用冻干草莓干替代薯片,黑巧(85%以上)替代蛋糕。同时采用心理脱敏法,如写"情绪-食物"日记,发现触发点(如独处时易失控)。

图片


个体化调整

服用奥氮平患者可针对性补充 B 族维生素(如糙米、燕麦、全麦制品),改善糖脂代谢;长期服用锂盐的患者,需适当增加含钾食物(香蕉、土豆、菠菜)摄入,维持电解质平衡。


运动干预:循序渐进,身心共愈


图片


从每日 10 分钟散步、八段锦开始,患者适应低强度运动后,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目标是每周达到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 100 - 120 步,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


同时,注重提升肌肉力量,每周安排 2 次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哑铃等简单器械进行训练,如弹力带深蹲、哑铃弯举等,每个动作进行 2 - 3 组,每组 8 - 12 次,可有效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消耗更多热量。



医疗协同:肥胖的认知行为治疗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中医综合服务中心的肥胖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hy for obesity, CBT-O)即体重管理的团体/个体持续招募中!采用“小团体、精细化”管理模式,2-5人成团。


课程将心理学理论与技能融入营养、运动、睡眠科学之中,分为目标设定、行为矫正(饮食、运动、睡眠)、刺激控制、正念饮食、认知矫正、联盟支持等部分,CBT-O将开始用意志力管理体重,逐渐向用觉知力管理体重,最终达到对饮食收放自如,有效、轻松、有趣的管理体重的目的,融入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的目标,让体重达标者不容易复胖。


图片


肥胖不是 “懒惰的标签”,而是需要专业干预的健康信号。让我们以 “吃动平衡” 为起点,帮助大家卸下 “体重包袱”,迈向身心共愈的新起点!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营养与膳食办公室

编辑:WW、BB


图片

美丽医院 · 目录
上一篇乐小七食话实说 | 每一口都是力量!帕友的饮食秘籍来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