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的位置: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总怀疑自己生病,可能患上疑病性神经症

点击量:3251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8日 17:13:32

 

本报记者 吴晶晶 通讯员 徐康

现今,微信、报纸、电视都在传播健康类知识。其中,一些人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看到公众号上发布的某些疾病,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自己。久而久之便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反复到医院挂号检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办朱长江主任提出,担心或怀疑自己患病,到处寻求帮助其实是疑病性神经症的典型表现。

怀疑染上艾滋,年轻小伙反复就医

25岁的小磊(化名)是位体育达人,痴迷健身,对自己的身形要求极高。可以说,小磊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健身,近日小磊感觉身体出现问题,总是莫名的心慌,怀疑自己患上了艾滋病。

为此,小磊到医院反复检查,检查结果均正常。小磊仍不放心,觉得哪里出了问题,不相信检查结果。无奈,只好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据朱长江主任回忆,与小磊沟通后发现,小磊非常恐惧艾滋病,出于对艾滋病的恐惧加之受某些事件的影响,他的精神便出现了问题。“从患者的症状以及表现中得知,其患上了疑病性神经症,经过心理介入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不在嚷着怀疑自己有艾滋病。”

实为躯体化焦虑的一种表现

朱长江主任介绍,疑病性神经症在门诊中较为常见,医学上将其称为躯体化障碍或是躯体化焦虑,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通俗点来说就是,患有疑病性神经症者认为自己患了某种或多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或目前尚未被认识的躯体疾病。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的任何轻微变化,并做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并可表现为全身不适或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

对于疑病性神经症的诊断,朱长江主任提出,临床上存在四个诊断标准。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征象,表现为下述的至少一项。一是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二是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做出疑病性解释;三是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

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

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

没有特定发病人群,心理干预治疗为主

    通常,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年龄跨度较大,没有特定人群限制。不过,临床发现,疑病性神经症患者中女性和年纪较大者占多数。“排除躯体疾病、诊断明确之后,患者应各种不必要的检查,首先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 朱长江主任如是说。

心理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引导患者认识其疾病的本质不是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在认可接纳患者确实存在明显躯体不适感的基础上,对疾病的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避免纠缠于讨论症状本身;也可转移其注意力,增加他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

    此外,朱长江主任建议,预防疑病性神经症不妨试试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以及进行合理的身体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