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的位置: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每日商报:出国准备你做好了吗?

点击量:3061发布日期:2013年01月09日 09:36:53

出国准备你做好了吗?

 

2013-01-08

 

 

  主持 谭忠林 博士 ,副主任医师,精神科病区主任,擅长抑郁、焦虑的系统评估治疗以及心理危机干预。

  记录 李思婧

  

  “生育子女不是用来管的,也不是用来听话的,而是用来尊重的。”芳芳(化名)坐在我面前,一字一字地吐出这三句话,语速平缓,但声音铿锵有力,不容置疑。

  这让我想起了龙应台曾在书里写过的一件事——她亲爱的儿子安德烈,明明白白地告诉她:“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安德烈生长在德国,他14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中国台湾,几年后,等她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四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芳芳和安德烈有一点点相似,她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在美国呆了三年,她的意识开始西化,她渐渐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需要更多的自由和平等,但父母却还是希望完全掌控她。

  “他们又来逼婚了。”芳芳叹了一口气,“他们唠叨说,我已经三十岁了,眼界不要再那么高了,早点嫁出去才是明智之举。”

  父母的施压,让她觉得很困扰。爱情不应该是自己做主的吗?芳芳问自己。

  她回到中国已经两个月了,找了一份工作,但生活过得不咸不淡,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总觉得没有特别高兴的事值得自己开心。芳芳的睡眠不好,胃口也越来越小。

  这三年,芳芳在美国读书,父母给予了很大的经济支持,但偶尔的谈话总是让芳芳觉得不舒服。

  “他们总是念叨送我出国花了多少钱,让我以后要好好工作,报答他们。难道我是一只他们投资的股票吗,花了钱就一定期盼着收益?”

  芳芳觉得,自己的意见从来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他们只需要自己服从和听话,以爱的名义束缚她。

  让芳芳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是父母在她留学期间擅自整理了她的房间,把她钟爱的一些私人物品统统扔了。芳芳渴望更加民主平等的亲属关系:“难道亲人给的气就必须忍受吗?就不能有怨言吗?难道我想隔离伤害就是过度自私吗?”

  我给芳芳做了心理评估,发现她的抑郁情绪突出,强迫症状明显,偏执维度的分数也很高,处于抑郁状态。

  像芳芳这样的“海龟”,我门诊里已经碰到过很多。现在,很多父母千方百计要把子女送出国,他们给予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却从没想过,孩子在国外会经历一些什么事情或发生一些什么改变,当孩子回国后,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平等、民主时,父母子女间该如何互相适应,做出调整。

  孩子生下来并不是用来管教和必须听你话的,从生命权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学会平等地和子女沟通、尊重他们的新想法,是父母需要的另一种形式的成长。

  当然,孩子也要意识到,国外观念和国内传统的差别,要给予父母成长的时间。双方互相支持的模式,才是健康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