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的位置: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点击量:4509发布日期:2008年12月05日 17:27:34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抑郁症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有死亡或自杀观念, 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语言、行为、睡眠等异常方面的表现。近年来,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不断增加,心理压力增大, 使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

    目前, 精神科临床对抑郁症的处理越来越趋于药物与心理治疗的综合应用, 合用不仅可以减轻或缓解病人的症状, 而且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功能水平, 改善其生命质量, 是最具成本-效果干预的方式之一,有必要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

    本文简单介绍精神科临床对抑郁症患者常用的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和选择。

一、心理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有一般性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心理音乐治疗。

    一般性的心理治疗 在选用心理治疗前, 治疗医师应详细了解和分析病史, 包括患者的个性、生活事件、社会关系和行为表现等。开始1~3 次心理治疗应以解决问题和制订治疗性协议, 明确医生与患者在治疗中的责任。

    医生同患者的第一次接触既是诊断的开始, 又是治疗的开始, 对待患者, 医生要坚持以“心理治疗性基础态度”,其中耐心、理解、肯定及信心很重要。对于患者诉说的痛苦(抑郁体验) , 沉默地认可, 往往比简单的安慰更有利,对患者的抱怨、诉苦, 医生应始终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态度要认真严肃,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病人, 医生在谈话时要毫不回避地、公开谈论这一问题。单靠限制性措施来阻止自杀并不是行之有效的, 而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对于预防自杀往往很重要。

     认知行为治疗 根据Beck 的观点, 抑郁症病人往往存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偏见, 而这种偏见与抑郁发作密切相关, 并阻碍着病人的康复。目前观点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功能失调性认知是在童年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 通常无明确表达, 不为意识所察觉, 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它既是抑郁症的一种特征症状, 也是人格的一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情感和行为。认知治疗的作用就是改变病人的认知偏见, 医生和病人一道来找出和矫正导致抑郁症状产生的“功能失调性信念”。有研究报道,认知治疗的疗效对复发的预防可能更好,其复发率为20 %~40 % , 而药物治疗的复发率为60 %~75 %。

    支持性心理治疗  又称支持疗法, 是指在执行医护过程中, 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合理的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和保证等方法。来帮助病人认识问题, 其目的是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 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使疾病早日康复。

    人际心理治疗 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急性期, 旨在改善抑郁病人的一些社交问题。抑郁症病人常见的人际问题包括四方面: 不正常的悲伤反应、人际冲突、角色转变困难和人际交往缺乏。因此, 给予病人实施正确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状, 解决病人人际关系的问题。

    心理音乐治疗   是现代医学模式转移过程中,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物理学、美学等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 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 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美好的音乐能促使人的感情得以宣泄, 情感得以抒发, 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胃肠蠕动及消化腺体分泌, 加强新陈代谢活动及提高免疫抗病能力, 从而消除郁闷情绪, 心绪安定, 胸襟开阔, 益于身体健康。

二、抑郁症心理治疗的选择 

    抑郁症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内源性抑郁、体因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了解患者抑郁的主要来源和不同表现, 以使心理治疗的选择有所侧重, 也是对精神科临床医生的一个较高的要求。

    内源性抑郁 这类患者发病往往缺乏明显的社会的心理因素背景。因此, 许多医生对这种抑郁在治疗上只强调药物的作用。然而从心理动力学观点看, 这种抑郁实际上仍存在潜在的日常生活事件。针对这样的患者, 前期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 心理治疗只能在较浅的层面上进行。可给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理解和安慰性支持性疗法。在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后,开始对其进行认知性的治疗, 配合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技术, 一般能够完成这一阶段心理治疗的患者, 其抵抗抑郁复发的能力明显增强。

    体因性抑郁 包括各种由躯体、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的抑郁。对这类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 其心理治疗也是不容忽视的。前期可采用认知治疗, 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疾病。 对部分有一定领悟力和求治欲的患者, 可作进一步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大多数体因性抑郁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矫正其不良的行为模式, 可以大大提高对其躯体疾病治疗的疗效。

    心因性抑郁 包括各种有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抑郁状态,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治疗并不复杂, 一般给予合理的疏导和安慰, 都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 他们常常把求医行为作为平衡内部心理冲突的一种方式, 而并非是解决心理冲突。因此, 治疗医师最主要的是要具备足够好的共情技巧, 以取得患者的认同。

小结

    心理治疗的效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研究显示HPA 轴活性增高的患者对心理治疗反应较差, 这支持了临床上对生物学特征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比心理治疗更有效的观点。多数研究认为抑郁的严重程度也可影响治疗效果。对轻到中度的抑郁单独进行心理治疗可取得与药物治疗相同的效果, 且无副作用; 而严重抑郁症应该选择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进行。实践证明,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但心理治疗的疗效与抑郁症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